日语中跟五十音图中的清音对应的有 4 行浊音,1 行半浊音。

日语中的浊音和半浊音
日语中的浊音和半浊音

浊音和半浊音符号

「か」、「さ」、「た」、「は」行的假名右上角加上两个小点就变成了浊音的假名,「は行」假名的右上角加上一个小圈就变成了半浊音的假名。那两个小点叫【浊音符号】,那一个小圈叫【半浊音符号】。

浊音发展史

对于现在学过日语同学来说,这都是常识,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。但是在古时候,其实是没有浊音和半浊音符号的。

而且古时候假名的读音,跟现在也不一样,中间发生了许多的变迁,这里就不展开说了,感兴趣的可以去看:現代仮名遣い

在古时候,清音和浊音是没什么区分的,只能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断是读清音还是浊音,或者用万叶假名表示,跟平片假名不同,万叶假名是没有简化过的用于表音的汉字。

从平安时代开始,浊音符号才开始出现的,主要是大和尚用于标注佛经读音的。但是那个时候的浊音符号各种各样的都有,有一个大黑点「●」,有两个大黑点「●●」,还有三角形「△」,短横线「-」等等。而且位置也是不确定的,有放右上的,右中的,还有右下的,直到室町时代后期,浊音符号才逐渐统一成右上角的位置,形状也逐渐统一成类似于现在的两个小点。而浊音从这个时候才开始作为一个音素而单独存在。

而半浊音符号据说是来日本的葡萄牙传教士发明的,感兴趣的可以看看「日本人の知らない日本語」这本漫画或者日剧。

浊音的发音

浊辅音在发音时,声带是震动的。与此相对的,清辅音在发音时,声带是不震动的。虽然,[g]、[d]、[b] 听上去跟汉语拼音的 |g|、|d|、|b| 很像,实际上却是不同的。汉语拼音中的 |g|、|d|、|b| 实际上是不送气音,而不是浊音,而与其对应的 |k|、|t|、|p| 是送气音。也就是说汉语中的 |k|、|g|、|t|、|d|、|p|、|b| 都是清辅音。

而日语中的「か行」、「た行」、「ぱ行」中的辅音位于词头时读送气音,在词中和词尾时通常读不送气音。虽然不送气音听上去跟汉语的 |g|,|d|,|b| 很像,但是它们跟日语中的浊音有本质的区别,但是对于母语是汉语的日语初学者来说,往往是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区别的。之所以分不清楚是因为汉语是通过辅音送气不送气来辨音的,而日语是通过辅音发声时声带是否震动来辨音的。

这只能靠多听,多练来弥补了。或者可以先学学法语,因为法语中也存在这个问题,而且比日语更严重。因为日语中的清音你就算全部读成送气音也不算错。但是在法语中,如果你把该读不送气音的清辅音读成送气音的清辅音,或者读成了不送气的浊辅音,那就都算你错了。所以,相对来说,日语还是简单。

鼻浊音

这还没完。「が行」假名出现在词首以外的位置时(即词中或词末时)原则上要发成鼻浊音的。鼻浊音的辅音听上去像 |ng| 的发音,写成英语音标是 [ŋ]。有了鼻浊音,「か行」和「が行」倒是容易分清了,在词头,「か」读送气音,「が」读不送气音,中国人好区分。在词中和词尾,「か」甭管是读送气音还是不送气音,跟「が」的鼻浊音相比都是可以很明显的区别开的。但是,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发鼻浊音,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发鼻浊音,据说现在日本人中发鼻浊音的人只有 20% 左右了,所以想通过鼻浊音来区分是「か行」和「が行」的发音,恐怕也只有 20% 左右的成功率了。另外,也有一些人其实分不清鼻浊音跟「な行」发音的区别,所以虽然跟「か行」区分开了,如果跟「な行」再混了,也是个麻烦。

几个特殊音

在这一组浊音中,有 4 个假名需要注意,它们分别是「 (ji) (zu) (ji) (zu) 」。其中「 (ji) (ji) 」发音是相同的,都跟“鸡”发音相似。「 (zu) (zu) 」发音是相同的,都跟“嗞”发音相似。其他的按照规则拼读就可以了。